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2022年度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4 18∶21

2022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和参观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围绕“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和“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总体目标,建设红色家园,建强红色阵地,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奋力谱写高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深化理论武装强基础,干部能力基色更加牢固。立足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全力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一是紧扣凝心铸魂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百年大党面对面》《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及习近平经济、法治、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等创新理论成果纳入集体学习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加强“四史”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至目前开展集中学习40次,电化教育11场次,微党课4次,研讨交流4次,理论测试7次,党史网络知识竞赛2次,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快问快答”系列短视频5期。二是坚持事业为上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馆时的殷切嘱托,不折不扣学习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安排。持续抓好讲解员讲解技能提升及岗位练兵等活动,持续深化干部全员培训和专业化能力提升,全面加强烈士褒扬、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文物保护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活动,全方位提升了干部专业能力。今年以来,1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次被选拔参加全国“保密故事大家讲”主题讲述活动和全省“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示范活动,8人次在市县“金牌讲解员”评选、微党课评审、科普讲解大赛、理论宣讲大赛中荣获佳绩。2021年度领导班子和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中,我馆在11个其他部门单位位列第一名。

 

(二)强化政治担当压责任,凝心聚力作用更加彰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责任、抓队伍、抓作风,党建引领发展向纵深推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夯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认真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暨警示教育大会,与全体党员干部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进行了廉政党课教育和集体约谈。二是立足提质提效,创新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扎实开展了“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任务。三是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持续开展日常巡查、安全检查和培训,规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燃气安全培训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青少年儿童关爱活动,为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四是聚焦凝心铸魂,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安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2022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任务台账,规范讲解、外出宣讲、临时展览等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为“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凝聚了精神力量。

(三)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效,高质量发展成色更加夯实。积极融入全国、省市县红色产业发展布局,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夯实了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紧盯政策谋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免费开放补助资金340万元,申报了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纪念馆陈列展览局部提升改造项目及消防安全改造提升、安防工程等项目,《纪念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方案》已经省文物局批复,预计争取资金150万元。二是强化保障抓项目。全面完成了纪念馆展陈馆改造提升和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提升了革命文物保护水平。多方筹措资金157万元,完成了“血战高台”融合投影维修保养服务项目,消防安全改造提升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三是精准发力推项目。全力做好了已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批复并列入发改部门重点项目库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挖红色底蕴拓内涵,红色文化底色更加厚重。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重,加强红西路军史料征集、研究工作,为红色教育“赋能”助力。一是红色教育资源内涵不断丰富。全力做好了由我馆承担的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第一子课题《西路军影视资料》征集工作,共搜集到红西路军有关影视作品35件,组织申报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市社科课题,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做法入选全国革命文物资源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案例。组织编写了内部参考资料《红西路军史料汇编》,为讲解员能够更好地把握红西路军历史演变脉络,准确客观生动地讲述好红西路军故事提供了有益参考。二是革命文物呈现方式创新多元。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红色基因传承平台”建设和“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活动。创新革命文物陈列的活态展示,以新媒体和数字化为助力,力求让文物活起来,制作推出了《红心向党、初心不改》《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等13部党史宣传教育视频,在中央、省市县融媒体平台和纪念馆官方平台定期推送,打造出了囊括云课堂、云展览、云讲解、云直播、云祭扫多种在线活动,展示馆藏文物,直观生动地还原历史事件和场景,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

(五)丰富载体手段抓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更加生动。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红色基因传承,全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创建。一是深化红色教育,以创新举措抓传承。高质量完成了黄坤明、杜家毫、常丁求等重要领导和国家、省市重要接待。配合做好了市县清明节“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祭扫和烈士公祭日纪念活动,召开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座谈会,联合中国知网举办了“牢记领袖嘱托·喜迎二十大”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坚持纪念馆和干部学院双轮驱动,开展现场教学活动40余场次。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高标准做好了来馆游客的参观教育工作,至目前,共提供免费讲解1255场次。尽管受疫情影响,接待游客62万人次。二是深植红色基因,以丰富活动抓传承。结合国际纪念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选派讲解员到西北师范大学、武警甘肃总队嘉峪关支队、县内各镇、盐池工业园区等校园、机关、军营、社区、乡村、企业进行红色故事宣讲活动25场次。策划开展了“童心献礼二十大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大型主题社教活动7场次。保持与全国各大纪念馆联系的常态化,与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元帅故居服务中心等红色展馆联合举办了“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120周年图片展”“永恒的丰碑——雷锋精神专题图片展”“四渡赤水出奇兵”等临时展览8场次;精心组织内容,策划推出了“不忘初心 忆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原创展览2场次;开展馆际交流展览5场次,进行线上展览6场次,开展“喜迎二十大,红色文化进基层”流动展览30场次,进一步拓展了红色教育的内涵,扩大了教育基地的影响。三是深烙红色印记,以崭新路径抓传承。顺应新型宣传教育发展趋势,加大线上红色文化宣讲和文物陈列展览的力度,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红色教育“不掉线”,建成了“红色文化网络直播室”,为天津海关、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西北民族大学、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省内外机关、企业、高校、部队、红色展馆进行了线上大型网络直播讲解活动13场次,受到了在线学员的一致好评。

(六)拓展传播平台扩影响,红色旅游品牌更加靓丽。开展全景式、全方位、立体式、延伸式的传播宣传,打开流量通道,变“传统单一”为“全媒矩阵”。一是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全方位做好了新华社、甘肃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中央、省属主流媒体和市、县区融媒体中心不间断来馆采访报道工作,配合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台站)圣火采集仪式、全市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和“喜迎党的二十大 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报告会等活动,全面对外介绍我馆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持续扩大了纪念馆影响力,树起了弘扬红西路军英雄事迹特色品牌。二是做优做强红色旅游提升影响。从管理、服务、接待流程等方面制定了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积极申报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纪念馆入选“2022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纪念馆主题展览成功入选“全国纪念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向外推介宣传了纪念馆,“红色高台”文化名片更加靓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原计划5月中旬组织人员赴中央电视台、上海市电视台、四川省电视台、安徽省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青海省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台及省档案馆、省妇联等地上门征集西路军影视资料,征集工作计划受阻,极大地延缓了课题工作进度,影响了工作实效。

二是根据《甘肃省纪念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省上对各纪念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的分配制定了新的标准,我馆2021年度免开资金比往年减少60万元,目前纪念馆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

三是由于受资金短缺的制约,纪念馆东侧围墙、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卫生等设施还不完善。

三、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之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和参观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围绕“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和“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总体目标,建设红色家园,建强红色阵地,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奋力谱写高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根本,全面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亲临高台、参观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学习辅导百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创新理论成果,认真学习宣传中央重要文件、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县安排部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全馆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纪念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打造优美育人环境为前提,促进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积极与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文物局等上级部门对接,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县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与省、市文部门沟通衔接,做好陈展室提升改造项目和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验收工作和第一陈展室局部提升改造项目的实施,跟踪落实好消防安全改造提升、安防工程等项目。全力做好已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批复并列入发改部门重点项目库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大汇报衔接力度,确保按照发改部门工作计划在2023年启动实施,努力建设红色文化高地,厚植红色文化软实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三)以完善红色故事传播体系为抓手,推动红色基因生动传承。继续做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第一子课题《西路军影视资料》的征集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加大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力度,待疫情形势好转后,立即按照计划进行上门征集,进行系统整理,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重点推出一批有影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通俗宣传作品,培养和带动一批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扩大西路军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引领力。提高红色教育与观众需求的契合度,策划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与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再推出一批精品展览,策划举办特色社教活动,更好发挥教育功能。将红西路军人物、故事元素融入数字文创,探索开发红西路军主题数字藏品,赋能红色文化数字化走向大众。加大文物征集力度,挖掘资源时代内涵,打磨提炼红色故事。开辟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讲述西路军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途径,高标准做好线下讲解的同时,利用已经建成的红色文化网络直播室,加大线上红色文化宣讲和文物陈列展览的力度,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汇入云端,将红色故事搬上屏幕、“进驻”网络,努力推动红西路军故事传遍全国,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崭新路径。

(四)以深化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广泛凝聚精神力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红色教育活动之中,充分发挥纪念馆带动作用,坚持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创新精神、务实作风和历史思维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教育基地。突出“红色高台”独特魅力,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与时俱进创新线上教学,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让广大观众和青少年在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中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紧紧围绕党性教育这个主题,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深入挖掘红色基地的内涵,丰富党性教育载体,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清明、五四、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十一等重要纪念、节庆日组织系列特色纪念活动和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打造“红色课堂”,使红色历史、英雄故事,更加立体、鲜活、生动呈现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持续提升党性教育的时代感、覆盖面、感染力。

(五)以提升内部管理效能为突破,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内一流展馆,开展比学赶超和创先争优活动,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宣教服务,提升展陈水平,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励全馆干部以更加昂扬地斗志做好各项工作。常态化组织干部全员培训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持续开展军事训练、礼仪培训等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专业培训机制,对标国内一流讲解团队,持续提升讲解员专业水平。鼓励讲解员走访历史遗址、挖掘史料、建立课题研究团队,参与展览策划,建设专家型、学者型讲解队伍。结合讲解任务训练机制,通过实践锻炼、培训淬炼、比赛历练等途径,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切实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讲解员团队。

(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不正之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加强财务、“三公经费”和工程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按法规、程序、规定办事。重视总结提炼实践中的创新经验,把抓党建同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科普教育贯穿起来,更好地促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执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严格落实定期研究和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建强网评员队伍,及时发布最新动态,加强正能量传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确保纪念馆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202401081008413985.doc下载地址


版权所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2023-2028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1280*768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备案:陇ICP备2023001983号-1 公安备案号:甘公网安备62072402000187号联系电话:0936-6621048 0936-66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