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鹤年对西路军将士的救助
作者:陈金荣
单位:中共张掖市委党校
来源:《党史文汇》2012年01期
马鹤年对西路军将士的救助
“各路军皆溃,将军血染斑。九连城下死,胜死曳兵还。”这是马鹤年的父亲马骏1924年任山西教育长时给小学初中学生所写的范诗五绝之一。马骏的一生如的诗歌一样爱国而终,章士钊称他是“东方的拿破仑”。马骏(1881—1945),字君图,回族,山西晋城人,祖籍宁夏。青年时期的马骏在英国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7月大学毕业后,奉孙中山指示回国,与陈其美到山东发动革命。1921年至1936年间,历任河东道君、河东盐运使、山西政务厅厅长、实业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查禁毒品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骏组织成立了山西省回民抗日协会,并组织成立了“回民抗日救国义勇队”,在朱德总司令的帮助下与日寇浴血奋战。他通电上海、汉口、西安、香港等17个城市的回教会、回教促进会,组织义勇队、自卫团奋起抗日。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马骏为中将参议。1940年,二战区长官阎锡山任命马骏为上将顾问,1943年被任命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6月,激战之中马骏不幸落入日寇之手。日军对他百般诱降,马骏大义凛然,誓死不从。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在日寇狱中绝食而亡。1945年夏,日军将马骏从晋城裹胁至长治,1945年7马鹤年对西路军将士的救助月2日,马骏以身殉国。民国年间的马骏在家乡创办实业、兴学重教,扶危济困,在民族危难之际,不惜牺牲个人乃至家族的利益,自己出资成立了回民抗日救国义勇队,与日寇周旋,誓死不做亡国奴。1946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明令通报全国对马骏坚守气节、为国殉身的壮举进行褒扬。马骏是和马本斋齐名的抗日名将。
马鹤年是马骏的次子,1904年10月11日出生,马骏企及他快快长大,能够帮助他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出把力。马鹤年自幼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气氛的家庭里长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1927年,刚23岁的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在山西大学采矿专业毕业。为了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他在父亲开办的私立清真崇实中学当教员,为三晋大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1931年,解放后曾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的刘格平因为革命活动被捕,被国民党当局判刑12年,在党组织和群众营救下成功越狱,来晋城找到马鹤年潜伏下来。马鹤年把他安置在晋城南关清真南寺内,八九个月后资助他离开晋城,到上海找到党组织,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
1935年,马鹤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甘肃省高台县县长,他只身来到偏远的河西走廊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现实中的高台县在军阀马步芳残酷的压迫统治下,千里沃野一片破败。马鹤年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同时也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
1936年春,解放后曾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委员的王振华受红四方面军总部派遣秘密潜来高台县,他装扮成算命先生,一路秘密测绘地图,为红军打通国际路线而探索路线、调查民情和军情。国民党特务盯上了他,马鹤年以同学的名义多加掩盖。马鹤年多次与他促膝长谈,了解我党和红军长征的情况,并资助现大洋50元供他开展活动。
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占领高台时,马鹤年凌晨四时率1400余人的民团投诚,打开城门迎接红军进城,并有300多人参加了红军,组成抗日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还完整地向红军移交了大量粮食和布匹等物资。董振堂军长曾决定把高台所获物资援助临泽红军,后因战事激烈而未能实现。高台解放当天王振华向董振堂军长汇报了马鹤年的现实表现,马鹤年受到了董振堂军长的接见并受到优待。马鹤年向董振堂军长汇报了自己入党和脱党的情况。在高台血战最紧张的时刻,为了保护马鹤年,董振堂军长派人将他护送到了甘州城内。从1月12日至20日,马步芳2万步骑兵疯狂进攻高台,高台城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和 3000 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因为马鹤年在高台施政期间良好的口碑,加上其父马骏是辛亥革命元老,国民政府没有追究他丢失高台的责任,把他调任张掖县县长。
红军西路军从1936年10月24日西渡黄河以来,经一路苦战,于1937年3月14日兵败祁连山。至此,西路军的21800将士中有7000人战死,9600多人被俘,其中5600多人被马步芳采用活埋、刀砍、掏肠、挖眼等残酷手段杀害。马鹤年上任之日,正是西路军惨败之时,马鹤年上任当天,韩起功派关押在旅部的勤务兵武杰送贺信。听武杰口音是四川人,马鹤年试探他是不是红西路军战士,并告诉自己曾经是共产党员和高台的经历,还打听了徐向前等西路军领导人的下落,听武杰讲述了西路军失败的过程,了解了西路军伤俘人员关押的地方。马鹤年从武杰处打听到了王定国、刘德胜等人秘密成立了张掖地下党支部,积极联络红军伤俘干部战士分别成立了补充营、看守所、邮局、街道四个临时支部,首要任务是营救战友回到党的怀抱,马鹤年通过武杰告知地下党支部他愿意为营救红西路军将士出力。得知一大批的红军被关押在韩起功的司令部、新剧团、监狱、骆驼店等多处集中营中,马鹤年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给予救助。
1937年7月,马鹤年来到韩起功的司令部的剧团里,对红军女战士王定国、孙桂英、徐世淑、陈桂兰、蔡德珍等说:“我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共青团和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脱离了关系,我是真心实意拥护红军和共产党的。红军是爱国和抗日的,红五军攻打高台时,我开门迎接红军入城,我是高台县长,归甘肃省管辖,不属马家军管,你们董振堂军长、杨克明主任对我很好,把我释放回来,现在我是张掖县长,我要优待你们,你们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尽管来找我。”在马鹤年的干预和关照下,关押在司令部的红军战士处境大为改善,可以自由上街,可以自己做饭,可以互相探视。
1937年8月,受中共中央驻甘肃代表谢觉哉委托,高金城为救助红西路军抵达张掖。他首先和马鹤年联系,商谈红军将士的救助问题。在马鹤年关照下,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缘由负伤的红军指战员都可以在福音堂医院里得到救治。武杰、刘德胜等300多名红军都来到福音堂医院里得到治疗。国民党蓝衣社和军阀韩起功慑于马鹤年的声望,对红军伤病员的屠杀和残害也有所收敛。
马鹤年多次来到位于文庙巷的集中营,探望和了解被俘红军将士的境况。当他了解到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狱中境况悲惨的情况后,马鹤年第三次来到剧团找到王定国说:“文庙巷监狱里关押着你们几位领导干部,是马家军打仗俘虏来的。我对他们好,就是怕马家军发现找麻烦。”王定国趁机说自己舅舅是否在其中。马鹤年当即应诺帮忙。其后告诉王定国:“有个监狱老头姓何,你就说是我让你来找他的,找他就可以看到了。”在马鹤年的协调和安排下,王定国、孙桂英、徐世淑、李含炳四人来到监狱,探视了刘瑞龙等八名高级干部的情况,了解了干部秘密党支部开展斗争的情况。刘德胜、王定国和秘密党支部及时把他们的情况通过高金城通报给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中央驻甘肃代表谢觉哉,谢老迅速电告党中央,党中央终于得知了刘瑞龙、魏传统、董光益、刘静生、袁正明、徐宏才、张玉清、惠子明的情况,为他们最终获救赢得了时间。据刘瑞龙回忆,马鹤年多次带着监狱长来探望八名红军领导干部,他向大家讲话说:“你们暂时受一点委屈,现在要打日本,国家需要人才,你们将大有用处。”他严厉地对监狱长说:“听说他们的饭不够吃,可以把粮食分给他们自己做。”从此徐宏才、惠子明每天出去做饭,生活改善了许多。马鹤年还亲自带领理发师傅来给他们理发,让他们洗澡,这是他们过河以来第一次洗澡。同志们的体力大大改善。9月,当获知他们将被押往西宁时,马鹤年迅速通报了挚友高金城和甘州秘密党支部,给他们准备了药品等,临行之时马鹤年给押送的人发钱进行打点。9月22日,刘瑞龙、魏传统、徐宏才、惠子明回到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的怀抱,他们向谢老汇报了马鹤年的情况。谢觉哉日记中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同时,高金城的徒弟陈大伟、张明新等人与王定国、蔡光波一起在祁连山地区的民乐、山丹、肃南等地广泛散发传单,找到了原西路军野战医院院长丁世方和中共甘州中心县委书记吴建初,但他们都身处险境。高金城找到了马鹤年,马鹤年马上写好了自己亲自签名的通行证,终于使丁世芳和吴建初于1937年8月安全回到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吴建初迅速向谢觉哉汇报了工作和马鹤年救助红军的情况。吴建初安全脱险后,甘州中心县委一位姓张的民运部长惨遭民团杀害,组织部长岳太华被俘,后从敌营中逃出返回延安,李天义和他发展的党员王有富(王泽喜)、潘发生、阮文章、阮文云、王克勤、金子荣的活动被恶霸地主、民团头子曹明发现。王有富、潘发生、阮文章、阮文云先后以“窝藏共匪”的罪名被抓,遭到审讯和吊打。阮文章、阮文云被押到马家部队当兵。阮文云伐木时眼睛致残,回家不久死去。阮文章在逃跑时被打死。王有富、潘发生由家里出钱赎回。1937年8月,王有富、潘发生、王克勤同李天义、金子荣通过高金城的关系与马鹤年取得联系,尔后化装成便衣警察,以替马鹤年朋友押送皮货的名义,拿着马鹤年签发的通行证安全到达兰州,由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转送到延安。
同时,王定国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和韩起功爪牙的怀疑和仇恨,马鹤年迅速写好了通行证,并亲自送王定国坐自己朋友的马车离开张掖,离开韩起功的势力范围,从凉州换汽车回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
在1957年7月1日马鹤年亲笔书写的材料中,叙述了自己在张掖家中救护的西路军伤俘人员,其中有:河南光山人鲁改目,女红军四川人罗彦秀,四川万县人、腿部受伤致残的女红军营长万子英,四川宣汉人吴意和,还有一名副团长没有告诉姓名。其中吴意和伤势严重,一直被马鹤年保护在身边。红西路军将士大量被我党营救,引起国民党特务和韩起功爪牙的注意,他们开始大规模屠杀民主爱国人士,并将马鹤年上告。高金城被杀害后,马鹤年被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撤职。1938年夏天,返家途经西安的马鹤年同中共党员杜竹生在七贤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向时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汇报了在张掖营救红西路军将士的经过,并将吴意和交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使她回到党的怀抱。马鹤年营救红西路军将士的行为得到了林伯渠的高度赞扬。马鹤年多方寻找入党介绍人无果,这时日军大举进攻长治,其父倾家荡产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向全国发出通电。马鹤年参加了父亲领导的抗日武装,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国民政府赈灾专员,1949年全国解放前期他谢绝国民党要员撤退台湾的邀请,滞留内蒙古包头市。全国解放后他历经坎坷,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迫害致死。
马鹤年营救红西路军将士,给我党我军保护了一大批人才:刘瑞龙(红十四军创始人,刘延东父亲)建国后任农业部副部长;魏传统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丁世芳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吴建初任解放军石家庄铁道学院院长;武杰任总参军务部副部长;刘德胜任湖北省劳改局副局长;王定国任全国政协常委,她被马鹤年营救到达兰州后与谢觉哉结为伉俪⋯⋯可以说张掖300多红西路军伤俘人员能够生活上得到一些改善,特别是能够回到家乡和党的怀抱,都直接和间接与马鹤年鼎力相助有关。
1988年12月13日,王定国老人给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等有关部门亲笔书写了《我认识的马鹤年》,追忆了马鹤年冒死营救红西路军将士的过程。王老特别写道:“1938年三四月间,马鹤年也到了兰八办,并且带回来两个小红军交给兰八办。为此,谢老(谢觉哉)曾和他谈话感谢他对红军的同情。马鹤年说他曾在北伐时期加入过共产党(后脱党),马说他的介绍人在西安,谢老鼓励他前去寻找来兰州联系,马同意后离开兰州。”在该材料上魏传统将军1989年9月17日签名盖章的证明是:“马鹤年先生曾到过张掖看守所,同我们八个同志见面并鼓励说,你们还要为国家作贡献,现在共同抗日,暂时委屈一下。给我们增加了粮食,由自己派人做饭,因此即可食饱,行动也较自由点,他确实同情我们。离开监狱后,就不知道他的下落了。”1989年9月19日刘德胜签名盖有“司法部劳动改造管理局”公章的证明是:“以上魏老提供意见准确,我当时是地下党支部书记。”这些革命老人没有忘记马鹤年危难时刻的救助之情。
1990年7月,为了证明马鹤年救助红西路军将士的情况,他的长子马燕生致信铁道兵学院院长、原甘州中心县委书记吴建初,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全国政协常委王定国,海军总医院院长丁世芳的家人,很快得到了他们的回信和证明材料。吴建初的回信是:
燕生同志:
你七月二十九日的来信和附寄来的材料我刚看到,因我外出,看到信晚了,复信晚了,希勿怪。
1937年秋我和丁世芳同志由甘州回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一事是你的父亲马鹤年援助办理的,其经过如下:
1937年中秋节前我和王定国同志联系上后就隐藏在甘州福音堂内高金城同志的医院里,中秋节后的一个夜晚,高金城同志指派一个青年带着我和丁世芳同志(原西路军卫生部的医生,解放后任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院长)到张掖县政府内,你父亲马鹤年是在他们宿舍里接见我和丁世芳同志的,交谈后,他把我们介绍给山东省一个中学校长叫韩谢恩的人,作为韩的跟班作掩护回到兰州的,他以后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但他当时主张抗日,反对马家军阀,支持共产党,救援红西路军人员的,这是历史事实,我当提供这段历史证明。
这个证明你来石家庄,写成文字的都可以,但最好是你提请包头市委、市政府信访处来人,或来函向我做调查为最好。
.......
我们这封信能作证明材料,当然就省事了;若不行,需要怎么做,希来信,我当尽我们责任。
即此祝你
三好
吴建初
1990年9月20日
这些革命老人们历经无数次战火洗礼,许多经历早已灰飞烟灭,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千古不灭的训词,字里行间看到了一片人间真情和拳拳之心,看到了对马鹤年先生一生一世的感激之情。民主爱国人士马鹤年不惜牺牲生命,采用各种方式营救了大批蒙难将士,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历史颂歌。他的英雄行为,深刻地体现着一切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的崇高品德,体现着中华文化最为优秀和最具刚性的血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