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西进与苏维埃政权

来源: 作者:冯亚光 发布时间:2024-01-21 10∶16

《西路军西进与苏维埃政权》

作者:冯亚光

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西路军西进与苏维埃政权

 

摘要:西路军西征期间,由于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先后两次创建河西苏维埃政权:第一次西进,建立永昌、山丹苏维埃政权;第二次西进,建立高台、临泽苏维埃政权。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西路军在河西建立苏维埃政权,是从全局出发,从战略目的出发,这就是要西路军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军事条件下,西路军失败了,最终河西苏维埃政权也归于失败而不复存在。

关键词:西路军;西征;苏维埃政权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在河西走廊惨遭失败,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西路军西征期间,曾在河西的永昌、山丹,以及高台、临泽等地建立过中华苏维埃政权。这些苏维埃政权,支援了红军西征,传播了革命思想,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但是,这些新生的政权,随着西路军的离去和失败,有的只存在了七八天,最长的也不过二十多天。已有研究河西苏维埃政权的文章,关注焦点是河西能不能建立苏维埃政权?笔者认为,这不是问题的肯綮所在。研究河西苏维埃政权,必须和西路军西征联系起来,和西征的战略目的联系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才能说清楚河西苏维埃政权。

(一)第一次西进:创建永昌、山丹苏维埃政权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五军、九军、三十军及四方面军总部共21800余人,由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率领于1936年10月25日西渡黄河。渡河部队在“打通国际路线”、“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的口号鼓舞下,英勇进击,控制了一条山、五佛寺等战略枢纽地段,全力抗击敌人的反扑,为宁夏战役创造了条件。然而大局却在时刻发生变化。蒋介石亲自坐镇西安,决心消灭陕甘红军,完成“安内”大业。一面部署河东部队齐头并进全力向北压迫,一面催促西北“四马”倾巢堵截红军。在这种情况下,河东部队因遏止南敌前进未能得手,无法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6年11月3日,中央军委电令河西部队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一线,一条山、五佛寺地区,可留少部兵力扼守,便于机动。5日,朱德、张国焘电示河西部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必要时迅速占领凉州地区。这时,马步芳、马步青“二马”的部队已向红军发起反扑。

根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的指示精神,6日,徐、陈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这一计划,以集中主力西进,首先消灭平番、大靖间的“二马”野外部队,进占大靖、平番、古浪、凉州地区作立脚点,伺机策应河东部队渡河作战为目的。徐、陈将这一行动计划向军委和红军总部作了报告,并指挥河西部队于11月9日按指定位置集结完毕,当夜向西开拔。

11月8日,中央军委提出了《作战新计划》。《作战新计划》拟河东红军东出或南出,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并指出,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10日,中央正式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变动,不仅放弃了宁夏战役计划,而且整个改变了西北抗日的方针、部署。据此,河东主力红军开始进行脱离陕甘宁根据地的准备。但是,当时西路军领导人对于党的战略新计划,只知其一,即放弃宁夏战役计划,由西路军独力打通新疆。不知其二,即河东红军准备东出或南出,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

根据中央对西路军任务的明确指示,徐、陈及时调整部署,令部队分左右纵队迅速西插。左纵队九军袭占古浪,吸引了马家军;右纵队三十军和五军乘虚向西疾进,过武威,克永昌,占山丹。徐、陈计划待部队稍加休整后便继续西进,计划第一步占甘州,第二步挺进肃州,12月上旬一部抵安西,力争年前接通新疆,取得苏联的援助物后,再回师策应河东。但是由于河东红军战略部署的需要,11月19日中央指示徐、陈:“你们的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之敌。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主力企图。”20日,张闻天、毛泽东也电示徐、陈“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西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

张闻天、毛泽东要求西路军主力“坚决保持东西回旋地区”,自然是为了配合河东红军,实现党中央的战略目的。但是,对于中央要西路军停止西进的战略意图,作为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并不了解、不甚清楚,因而百思不得其解。徐向前从西路军的角度考虑,认为西进就要趁敌人兵力空虚,一鼓作气,可是在一条山蹲了那么久,现在又要在永昌、凉州一线搞根据地。永凉能建立根据地吗?创建根据地,离不开两个基本点:一是消灭敌人,站稳脚跟;二是发动群众,建党建政。西路军面对优势敌人的不断围攻,要建立根据地,显然力不胜任;而且一屁股蹲下来,也就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敌强我弱,外线作战历来强调灵活机动,这是保证作战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这里的地形也难以建立根据地。河西走廊是一条“弄堂”,永凉一线地处走廊蜂腰部,南临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依龙首山和浩瀚无垠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走廊平川几乎没有回旋余地,甚至没有护卫,仅有的屏障就是星星点点的土围子。不过,陈昌浩对建立永、凉根据地满有把握,劲头十足。陈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徐对陈表示:“你说能建立根据地就建立吧!给部队作动员,我可以照你的口径去讲,但保留自己的意见!”

11月21日,西路军总指挥部移驻永昌县城。22日,军政委员会发出《告指战员书》,号召全军指战员战胜一切困难,建立永、凉根据地,为执行党中央和军委给予的光荣任务而英勇斗争。24日,徐向前起草了一份电文,向中央反映情况,请求重新考虑西路军的行动方针。25日,中央复电:西路军应着重在凉州、永昌之线,各个消灭马敌,尔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这样,西路军便摆在东起凉州西四十里铺、西至山丹300余里的狭窄地带,不进不退,终日与优势敌人拼搏,试图站稳脚跟,建立永凉根据地。

此时,正当西安事变发生之前。陕甘宁边区的数万红军,在敌人重兵封锁下,缺衣少粮,难以过冬,不得不准备进行新的战略转移。部队开拔前,我党向张学良作了通报。张学良力主红军留在现地,“熬过一、二个月”,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因此,中央才决定放弃主力红军东出或南出的战略转移计划,推迟了《作战新计划》的执行,并命令着西路军停止西进,在永凉地区创立根据地,作为一支战略机动力量,待机策应河东。

西路军总部及红军各部队在永昌县城和红军驻地积极开展政治宣传,红军指战员深人到群众中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以多种形式向群众宣讲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纪律、宣传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1月23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总部驻地召集了县城内外百余名各界代表开会座谈,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红军派出干部负责并帮助建政工作,一大批指战员分别深人到县城街道、周围农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经过七八天艰辛努力,至11月底,永昌县城及四周农村相继建立起了13个区、乡、村苏维埃政府,分别选出了领导成员,设立了办事机构,并分别推选出了出席区(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的代表。各政权组织建立了所属的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众组织,有些地方还成立了“募捐委员会”。

1936年12月5日,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军政委员会领导出席并作了讲话。大会代表分四个选区,充分酝酿讨论了苏维埃政府候选人名单。大会选举产生了由手工业工人、农民、红军和社会各界代表13人组成的永昌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会。区苏维埃政府,设在旧政府衙门内。大会成立了抗日青年大队、抗日妇女会、少年儿童团等群众组织。青年队以城区200多名队员为基干,分编为4个中队。城乡共拥有青年队13个,总人数达1000余人。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及基层政府、群众团体成立后,工作的重点是支援红军,配合红军的军事行动。各级苏维埃成员和不断涌现出来的群众骨干汇成一支支前主力,佩戴各种颜色的身份证件,走乡串户,来往于军民之间,动员组织群众,踊跃支援红军。

红五军驻扎山丹期间,在各街组建基层政府的基础上建立了苏维埃县政府,县苏维埃政府由8名委员组成,当时群众称为“八大委员”。西路军在永昌、山丹建立苏维埃政权,在永凉一线建立根据地,必然直接威胁马步芳、马步青的老巢。西路军电台曾收到马步青给马步芳的一个电报。电文大意是:如红军不停留地走,可以不打;若停下来不走,就打。“二马”集中兵力向永凉地区进发,不断向红军发起进攻。

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中央决定放弃主力红军东出或南出的战略转移计划,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去西安会同张学良处理善后事宜,争取实现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不久,又令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南下关中地区,策应友军对付何应钦的“讨伐军”。西路军的战略作用,当然就转入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轨道上来。

这期间,西路军无日不战,仅半个来月时间里,即毙伤敌6000余人,给马家军以沉重打击。西路军也由过河时的21800余人减至15000余人,战斗力大不如前,难以扭转被动局面。全军指战员处在孤军外线作战地位,为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冒白刃,餐风雪,慷慨悲歌,视死如归,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英雄气概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西路军吸引了黄河西岸10多万敌军西向,这对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无疑是个极为有力的配合。

(二)第二次西进:创建临泽、高台苏维埃政权

西安事变期间,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加紧休整,一面争取“二马”抗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和以一部接通安西地区,“总之,西路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之重大使命”。18日,又电告徐、陈:“你们的任务应基本的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于是,徐、陈动员部队,准备西移。时何应钦的“讨伐军”已进抵撞关,张学良、杨虎城决心集中兵力,举行西安会战。张学良提议由河东红军出击胡宗南,巩固西安侧后方的安全,并希望西路军派一部力量东出靖远,牵制马家军及毛炳文部,进行策应。24日,中央电示:“在整个战略方针上看来,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只要20天到30天内到达静宁、隆德地区,便可与于学忠、王以哲之8个师配合作战,至少可以钳制胡、毛、曾、关,而利我主力在东边放手打仗。张学良极盼望你们来,答应在兰州补充子弹、被服。”次日,西路军领导人复电明确表示:坚决执行中央决定,准备东返。

西路军刚开始秘密调动兵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军委电示徐、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候及如何作战,由你们决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月底撤离永昌、山丹地区,继续西进。至此,建立永、凉根据地的任务宣告结束。12月底,西路军再次西进。隆冬时节,冰天雪地,红军指战员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气候,连夜行军,艰苦至极。

马家军发现红军西进,集兵尾追,不时突袭。西路军以五军开路,三十军殿后,前攻后卫,边打边进。1937年元旦,五军一举攻占高台,守敌保安队、民团共1400余人,全部投降,接受改编。1937年1月上旬,九军一部围攻甘州未下,进驻临泽东南的沙河堡。总指挥部三十军离九军不远,驻在倪家营子,总部直属队和五军一部,驻临泽县城。这一带粮食较多,西路军准备略作补充和休整后继续西进。

此时,河东形势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出尔反尔,破坏和谈,调集40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局势异常紧张,需要西路军待机策应。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临、高地带继续消灭马敌,创建根据地。“因为消灭敌人创造根据地,正是接通远方建立抗日后方的实际行动。”,“依现实敌情、地理、经济、粮食、气候条件,西路军应全部集结临高地带,执行上述任务,并求休补,现勿分兵去安西。”

“二马”仍以重兵围追西路军,故徐、陈电请中央派四军、三十一军来援,东西合力,夹击马敌,争取灭敌主力一部,为建立甘、肃二州根据地创造条件。但是,军委认为河东抽不出部队西援,令西路军团结一致,紧缩编制,坚决歼敌,独立完成任务。1月8日,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西路军仅二马大部尾追,已离其策源地甚远,粮、弹、人、马,接济均必困难,趁此时机已占高台、临(泽)有粮地区,集中全力反攻追敌,消灭其一部,即可到肃(酒泉)、甘(张掖)、安(安西)根据地,远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渡过,接济亦必到手,否则不乘此良机决心消灭敌人,前途困难更增。望你们早下决心,集中全力击退尾追之敌,决定创造肃、甘、安根据地。”

红五军于1937年1月1日攻占高台县城后,便部署发动群众、筹集军需、补充兵员,建立苏维埃政权。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十字街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号召穷苦人起来闹革命求解放,动员各界群众支援红军。红军在大街小巷书写和张贴标语,组织宣传队走街串户进行宣传,组织平民救济委员会开仓放粮救济穷人,帮助群众担水、扫地、治病。红军的行动,很快取得了群众的信任。1月5日,群众大会正式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县政府下设东街苏维埃政府、西街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协助红军积极开展工作,宣传和发动群众支援红军;协助红军筹粮、筹集军备;组织和发动群众缝军衣,做军鞋;协助红军守城抗敌,养护伤员。红军和苏维埃政府还召集城区工商界和有钱户座谈,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并按照“买卖公平”、“按价购买”和“征粮,征款”的政策,筹集军需物品。

总部直属队和五军一部进驻临泽县城后,于1937年1月1日在县会馆举行军民大会,宣传红军宗旨,西征是为了打通国际路线,为了抗日救国,要老百姓不要惊慌,安心生产。1月3日在县城东关完全小学举行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成立大会,推举出正副主席。在临泽,红军还建立了3个村政府:苏维埃平川村政府,苏维埃沙河村政府、苏维埃倪家营子村政府。总指挥徐向前、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等参加了倪家营子村政府成立大会。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和三个村政府建立后,在支援红军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印刷张贴中华苏维埃县政府布告;开仓放粮,支援红军,救济贫苦百姓;平分土地,打击封建势力;组织群众救护伤员,掩埋烈士遗体;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补充兵员。

红军停在高台、临泽地区不动,数万马家军追踪而至。1月12日,马家军以一部兵力钳制临泽地区红九军、红三十军,而集中四个旅另三个团和民团一部,猛攻五军驻地高台县城。五军拼死坚守阵地,与敌激战。因收编的民团部分叛变,20日凌晨县城被敌攻入。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部下3000余人,大多壮烈牺牲。少部突围进入南山的部队,亦被民团俘获残害。马家军攻克高台,气焰嚣张,复围攻临泽。城内红军,多为直属队,武器武备少,战斗力量弱。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抗击来犯之敌。

1月16日起,中央即连续来电,指示西路军准备东进。军委主席团1月16日电示:“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整一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争取尔后以一部西进条件下,并大大向东扩张甘北根据地。”中央指示西路军东进,一则与西安事变后西安的紧张局势密切相关;二则西路军主力如能消灭马敌一部东进凉州,有利于我党与蒋谈判红军驻地。因此西路军的东进目标,第一步为凉州、古浪,第二步将视我党与蒋谈判的进展情况而定。1月21日,徐、陈电告军委主席团:“以乘绥东进击敌,相机取凉、古,接通兰州,增加抗日联军之目的,决今晚全军集结出动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达到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虽然不了解中央调西路军东进的全盘计划,但对执行东进命令意见一致。因为谁都明白,要么西进,要么东进,蹲在现地被动挨打,绝无出路。西路军领导人即令总直机关及五军一部放弃临泽,设法突围与主力靠拢,九军亦撤离沙河堡。西路军全部集结在倪家营子地区的四十三个屯庄,准备稍加休整即根据中央指示东返。马家军调集步骑兵及民团共7万余人,将倪家营子团团包围,轮番猛攻。西路军举刃向敌,创病皆起,以一当十、以百当千,人自为战,屯自为战,展开了一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创造东进有利条件为目的的坚守防御战。

倪家营子血战不久,正当我党与蒋谈判有所进展的时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忽发出“讨伐”电讯,在西安引起轩然大波。西安军民群情激愤,认为蒋介石背信弃义,主战呼声高入云霄;特务、汉奸惟恐天下不乱,乘机煽风点火。2月2日,发生了刺杀东北军主和派高级将领王以哲的严重事件。气氛相当紧张,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我党挽狂澜于既倒,力排众议,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由周恩来等人从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和斗争。同时,令西路军停止执行东进计划,通过进一步与蒋谈判解决“二马”的停战和西路军的防地问题,以避免西安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眼看部队伤亡巨大,待援无望,为自救计,2月21日决定突围东返,24日进至甘州南之西洞堡一线,次日全歼追敌一个宪兵团。但是,东进无上级明令指示,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有顾虑。他决定停止东进,回师继续建立甘(张掖)、肃(酒泉)根据地。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再次陷入敌军重围。此时的倪家营子,断垣残壁,满目疮痍,许多庄院农舍被洗劫一空,留在这里的数百名伤病员全被残杀,遗体横陈。西路军孤军血战,最终突围至祁连山中并彻底失败。

西路军在河西建立苏维埃政权,是执行中央的命令,服从中央的战略目的。河西苏维埃政权是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烈火中诞生的,最终因西路军的离去与失败而结束。探讨西路军西征与苏维埃政权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清楚、更深刻地了解西路军西征的战略目的,西路军失败的历史原因。


版权所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2023-2028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1280*768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备案:陇ICP备2023001983号-1 公安备案号:甘公网安备62072402000187号联系电话:0936-6621048 0936-66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