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兵殇古浪及其教训

来源: 作者:董汉河 发布时间:2023-02-20 11∶21

西路军兵殇古浪及其教训

作者:董汉河

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04期

 

西路军兵殇古浪及其教训

 

摘要:1936年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之九军兵殇古浪,是西路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当时就着重从战术指挥层面作了总结。然而,当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从宏观层面作全局分析时,就会发现西路军总部在指导思想、兵力部署、战机捕捉、利用地形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教训:一是西路军提前集结部队,分南北两路西进古浪,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落实《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关于“首先消灭平番、大靖间马步芳野外部队”的纲领,没有抓住横梁山一带的有利地形和战机,主动组织两个主力军歼灭追敌一两个旅,使敌有所惊惧,从而为红九军兵殇古浪城留下了隐患。二是红九军兵殇古浪,确实存在军事部署指挥欠妥,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等问题;从更高层面考察,西路军未能主动组织主力军协调配合,打击追敌,而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凉州和谈和迅速西进上,也是西路军兵殇古浪不可忽视的原因。三是对红九军的整顿是必须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存在对军级干部处分过重的缺点。

关键词:西路军;古浪;兵殇;教训

1936年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之九军兵殇古浪,是西路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对其教训,西路军当时就作了总结,并由徐向前、陈昌浩给中央作了汇报。当时的总结主要是战术层面的,侧重于军事指挥员的责任,当然不无益处。然而,当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从宏观层面作全局分析时,就会发现西路军总部在指导思想、兵力部署、战机捕捉、利用地形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如实陈述西路军之红九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基础上,更全面地总结其教训,会获得更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和借鉴。

一、红九军在干柴洼被动应战

1936年11月9日晚,西路军按照计划分南北两路西进。北路由三十军、五军和总指挥部及其直属单位组成,三十军在锁罕堡附近,直指竹子拉牌;五军从集结地福禄水、野狐水线出发,经裴家营、大靖,直指离凉州不远的土门。“马敌约一营人守裴家营,一团人守大靖”,北路红军绕道而过,没有激战。红九军走南路,直指古浪,历经干柴洼、横梁山、古浪三战,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南路红九军从红豁岘、镇虏堡出发,经干柴洼、横梁山,直取古浪。未料到,马家军9日白天就盯上了红九军。他们以为西路军将向西南方向进军,因此将一条山一带的主力星夜调集到西南方向的松山、永登一带,调来飞机十架,配合步骑两团,猛炸镇虏堡约四小时,造成红九军28人伤亡。

10日,红九军先头部队进入古浪县境,经松山、干沟、乱泉台子、大鱼沟,于拂晓前抵干柴洼(今干城),击溃守敌马福仓部,占领干柴洼。天刚亮,二十五师和军直各部门就赶来了。他们通夜急行军一百多里,十分疲惫,刚吃完早饭,正在村东的娘娘庙岭、山城沟梁制高点,和北面的古城子滩抢修工事,追敌就倚仗骑兵优势跟踪而至。8时许,马敌的进攻开始了。

干柴洼是一个山谷间地势低洼的大村子,地处古浪县东南隅,与景泰县接壤。敌前线总指挥马元海率马彪等四个骑兵旅、马全义团及互助等县的民团,仗恃人多势众,在3架飞机配合掩护下,从东、西、南三面展开进攻。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是娘娘庙山,敌人反复冲杀了几次,全被红军击退。

距军部不远的一处前沿阵地,在敌人反复强攻之后被突破,敌大队人马向军部直压过来,情况危急!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立即命令司令部全体参谋人员和交通队一起上阵,反击敌人。作战科长刘培基率领机关人员,手持短枪、手榴弹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在第三次反冲锋时,刘培基跳出院墙,带领部分参谋人员和通讯员,冒着密集的枪弹反击敌人,不幸头部中弹。二科科长立即主动承担指挥任务,继续组织反冲锋。关键时刻,二十五师从敌人侧翼打了过去。敌人见势不妙,往回撤退,连尸首也顾不上拉,狼狈逃窜。下午3时许,敌人在骑兵掩护下全线退却,战斗渐渐平息下来。

11日,敌马元海强令所率各部继续进攻。红九军奋力严守反击,先后击毙敌海南警备一旅副营长苗雨青,击伤骑五师第二旅旅部军医主任张克玉,打死打伤敌士兵及民团一百余人。但红九军伤亡二百余人,比敌人伤亡大。当晚,以二十七师为后卫,向西北方向的横梁山转进。

干柴洼战斗得不偿失,主要原因是被动应战,没有掌握战场主动权。

二、横梁山伏击敌人获胜,但失掉了扩大战果的战机

横梁山是一个大村庄,地处干柴洼西北约50里,周围山峦纵横,有几道山梁呈红褐色,仅有的一条大道在山谷间蜿蜒盘旋,是景泰通往古浪的南路必经之地。

11月12日,红九军全部进抵横梁山地区,主动选择有利地形设伏阻敌。当日黄昏,敌总指挥马元海率海南警备第1旅、第2旅和骑五师第2旅、100师600团、骑兵独立第1团、第2团等部及所属民团,追踪至横梁山东南的李家堡一带,准备连夜进攻横梁山。其参谋长张时之劝阻未果,事后不无遗憾地写下了如下回忆: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部队无次序无层次,跨马持旗,乱哄哄向横梁山进发。我们也没有接到什么命令,只是看见部队出发,也就随着部队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心中惴惴不安。

“天寒风似刀。我与马元海等人在横梁山前线最尖端,或坐或立于乱草石间,前边也无尖兵卫兵等布置。我问:‘部队这样慌乱溃退下来,究竟在前边遇到了什么情况?’马元海不胜伤痛地说:‘前头部队,正行进间,在山谷里听见两三声枪响,就惊慌向后退,莫名其妙,大家一起争先恐后往后乱跑。我虽用要以军法严办的话,喝令他们停止,还是没命地往后乱跑。胡大呀!以后的仗怎末打下去呢?世界要完蛋哩!’我说:‘天气这样寒冷,前面不远就是敌人,又没有卫尖兵等布置保护,环境相当险恶。你是指挥官,三军之命悬于你手,还是回到李家堡,等到天亮,重新整顿队伍前进吧!要知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第二天,重新进入横梁山隘口,发现有两三匹战马被踏死在隘路间,阻塞前进道路,人马不得通过。等排除后,始得行进。”

实际上,在马元海命令督促下,马家军从当晚10点就开始进攻。战斗开始还是激烈的。只是敌人不善夜战,进入红九军25师事先布置好的伏击圈。红军充分发挥善于山地战、隘路战、夜战、近战的特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首尾不能相顾,获得了较大的胜利。横梁山阻击战,击伤敌骑五师旅长韩起禄,毙敌副官马三彪、海南警备1旅2营营长韩进忠等下级军官30余人,士兵民团三四百人。九军25师73团团长张达善(张尚达)、医务所主任杨少忠牺牲,数十名伤员被杀害。

从干柴洼到横梁山,沿途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只有一条大道在山谷间盘旋,有许多打伏击的好战场。红九军指挥员若部署更多兵力,让27师参战,连夜出击敌人,当会取得更大的战果。可惜红九军小胜即止,第二天就匆忙西进,攻占古浪县城去了。这就给了敌人以喘息之机,为一周之后的古浪城失败遗留了隐患。

横梁山距离大靖只有40里,有一条大道可通。横梁山伏击战这一天,西路军“直指全部、五军及八十八师均在大靖附近休整”。徐、陈若部署八十八师前去,和九军一起在横梁山主动打一个歼灭战,消灭马家军一两个旅都是完全可能的。可惜八十八师很快被部署和军直机关一起去了土门,九军一个团被部署连夜去抢占古浪。这也为西路军日后的整体被动和失败遗留了隐患。其领导指挥上的原因,正如陈昌浩在1937年9月30日写完的第一份检讨所说,“古浪时集兵不够,主力分开”,“因为不能集中兵力,实行包围战,故不能不走到单纯防御。而单纯防御的结果,不能不使我们与敌人拼消耗,高台以后之持久防御实迫于此,而高台以前之单纯防御是自取之祸”。思想认识上的根源,亦如陈昌浩在同一份检讨中所说:“未以击灭敌人为接通远方之基本条件。”

三、攻占古浪

古浪城在河西走廊最东端,是甘肃和青海西进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咽喉要冲,古称虎狼关;但三面环山,地势低洼,加之1929年地震时将城垣震塌,易攻难守。欲攻古浪,必先攻城边制高点;欲守古浪,亦必先守城边制高点。若单是据城防守,很难奏效。

从横梁山到古浪县城沿大路行近百里。13日,九军政委陈海松率第27师81团沿黄羊川北山西进,从背面击退守敌,于黄昏时分占领古浪城东侧的东升屲和边墙屲(长城俗称边墙)。占领这两个制高点,既可控制甘新公路,又居高临下有利于攻城。据当地老人说,攻城前红军曾派出四个小红军,给守城敌人送信劝降。敌人将小红军杀害后,将头颅挂到城墙上。

红军怒火中烧,于14日拂晓开始攻城。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亲自带领81团从东升屲出发,首先进攻敌人据守的城外据点孟家油房。敌人坚持不住,放火烧房后撤回城里。城里守敌是马步芳之100师298旅马华荣的595团及西宁东南川民团12大营之马骏团,顽抗到下午。此时,奉徐、陈命令前来配合支援的88师263团从土门赶来,猛攻县城南街。马华荣左臂重伤率部逃出城外,守城民团也早已逃得不知去向。福建籍的国民党县长曾毅及一应办事人员弃职四散出城,20日于永登致电兰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和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汇报了丢弃古浪城的经过。此电文颇简约具体,有史料价值,特录于后,以资参考:

元(13日)电发后,旋据报匪占土门,当与防军加紧戒备。是夜四时,匪约千余果由县属东南僻道来袭县城东山,经协同防军竭力抗御,至寒(14日)早九时匪占东山,下犯防军,血肉相搏,竟夺匪枪百余,毙二百余,匪势少挫。相持迄下午五时许,土门匪约千余潜来会合,猛扑县城南街,焚烧民舍,防军仍奋勇冲击,奈众寡悬殊,枪弹两缺,且因无城可守,团长受伤,遂致溃退。

斯时职员分散,县长赤手突于混乱中,只得携带县印密本,随军出险,辗转城乡间,候图恢复,讵匪连日四处找寻,未遑宁处,乃冒万难迂回绕道,顷抵永登。兹始得将元寒与匪激战及县城被占经过情形,谨先电闻,详情俟晋省面禀。再,职县电报邮务,因元夜被匪断绝,故当时无从报告,非敢稽延,合并陈明。

上述电文基本属实,并未夸大“敌情”。徐、陈11月13日20时给“朱、张、毛、周”等的电报证明了这一点。该电报说:“海松带八十一团今夜袭古浪。八十八师主力位土门,二六三团今夜向古浪,配合海松动作。”

14日下午5时许古浪城被西路军成功攻占。古浪是九军81团在三十军88师263团的有力配合下攻占的。统一部署安排,各部有力协调配合,是攻占古浪城的成功经验。

15日,红九军全部进抵古浪城。西渡黄河时,红九军共有6500人,2500支枪,1500枚炸弹。经景泰、干柴洼、横梁山诸战,进占古浪城时,只有两个师6个团,全部人马已不足6000,且非战斗人员占一半还多,弹药也已损耗了不少。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立即作守城部署:25师防守县城东、南、西诸要点,师部驻南关,驻一团兵力,防堵古浪峡口之甘新公路及东南之敌;城南的古龙山居高临下,可控制县城,派一个加强团重点防守;城西南的西山口及西阳屲山派一个团防守,与古龙山阵地互为犄角。27师防守北关和城东的马家沿一带,防堵追敌及凉州援敌。军部驻上城原县政府大院内,军直各部也在城内驻守。

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则带领全体政工人员,召开群众大会,接见各界人士,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号召人民群众支援红军。女战士则动员妇女为红军赶制冬衣。全城一片紧张繁忙的景象。

此时红军各方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陕北油印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西路军攻占古浪的喜讯。

朱、张在11月15日报告“毛、周、彭、贺、任、关、刘”的,全是西路军的好消息:

甲:徐、陈领导西路军胜利渡河后,数次与马敌作战,以少胜多,敌伤亡较我颇大。计毙马敌旅长一、团长一,获轻机枪数架,迫击炮四门。最近虽处在严寒结冰而缺衣环境中,士气仍旺。

乙:西路军主力最近在大靖附近休整、筹资。该地人户近万,且丰富,粮、柴亦不缺。丙:统一战线成绩颇好,争取马步青工兵营三百五十人,二百八十枪参加红军。

毛泽东、周恩来也于15日13时同意西路军向凉州进。

四、兵殇古浪

然而,就在此时,各方敌人都在聚集力量,准备反攻古浪城。国民党西北绥靖主任朱绍良严令马步芳对西路军加强进攻,并抽调胡宗南部之杨德亮补充旅火速增援督战。马步芳深恐一再败退招致国民党中央军借口进占其地盘,再次派兵增援马元海,并以“城存尔存,城亡尔亡”严令马元海夺回古浪城。

马元海在横梁山受创之后,重新整顿队伍,绕道黑松驿、张家河湖塘洼,进至古浪城南的西山川、金家庄一带。所部有马彪旅、韩起禄旅、马全义团、马忠义团、马步銮团、马呈祥团及西宁鲁沙尔马庆保安骑兵旅,民和、乐都、互助等各县民团,共近两万人。

16日,马元海兵分三路,重点进攻古浪城正南的古龙山、西南的西阳屲山和城西南角。拂晓,战斗打响了。敌人先用猛烈的炮火猛轰古龙山和西阳屲山。紧接着让民团打头,采用“牦牛阵”和人海战术,整营整团地发起冲锋。马全义驱使民团在前,从西侧进攻古龙山;马呈祥手枪团配合韩起禄旅从东北进攻西阳屲山;马彪旅则从西南山梁冲击西阳屲山。坚守西阳屲山的红25师一个团,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顽强抗击,战斗十分激烈。红军充分发挥山地战、近战的特长,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战至中午,马呈祥转而率部进攻县城西北角,又遭27师一部迎头痛击,敌2营营长马德良毙命,士兵、民团伤亡200余人,狼狈退到暖泉一带。进攻古龙山的马全义团等,也被红25师一个加强团连连击退,死伤士兵100余人,民团300余人,马全义本人也在督战时受伤,败退而归。红九军虽取得了第一天守城的胜利,但弹药损耗大,人员也有伤亡,特别是坚守西阳屲山的红军伤亡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17日,马敌在进攻古龙山和西阳屲山的同时,重点进攻北关。朱绍良从兰州派来第15航空队三架轰战机首先对北关和北街红军阵地狂轰滥炸,马元海接着命令炮兵猛轰。然后轮番对北关发动强攻。坚守北关的27师将士,因城外临时修的工事被敌炮火炸毁,不得已退进北关。北关因早已被地震震塌,无关可守,遂退至北街与敌巷战。红27师一部乘机迂回城外,从敌后向敌人发起反击,将冲进北街的敌人分割包围,于下午5时许夺回北街。马元海见势不好,遂令部队撤至城外暖泉一带,不敢再攻。敌机受命于西北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兼有督战职能,见马敌迟迟不再进攻,遂投下炸弹数枚,炸死人马30余骑,督促攻城。马元海被逼下令再攻,但士气全无,黄昏时分再次被红军击退。这一天击伤敌手枪团一营营长韩成德,击毙敌士兵、民团200余人。红军弹药损耗大,也伤亡不少。

18日是古浪战斗最为激烈残酷的一天。马敌在飞机配合下,先以炮火猛轰,紧跟着倾巢出动,以民团打头,步骑配合,迂回穿插,全力进攻。红九军被迫四面迎战,因弹药缺乏,加之敌人发挥骑兵进退迅速的优势,红军各自为战,很快陷入被动。然后,马敌又集中炮火猛轰古龙山和西阳屲山两处制高点,并发动集团冲锋。坚守古龙山的25师一个加强团,打退了敌人几次进攻,终因弹药用完,被敌人攻上了碉堡顶部。碉堡内红军用刺刀与敌人拼战,但终因敌众我寡,守山红军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古龙山失守,有群众见一个红军抱着轻机枪从山顶滚落下来。西阳屲山也经受了同样激战和挫折,被敌人占领。

敌人占领了古龙山和西阳屲山两处制高点,对古浪城一览无余,可用炮火直接轰击古浪城内的每一个角落,在飞机轰炸掩护下,发起了全面进攻,古浪城岌岌可危。马敌利用红军躲避轰击的机会,用骑兵穿插到27师背后,从水门关攻进城内,一些机关人员因猝不及防,被敌人砍杀。战况危急,军首长命令司令部2科李科长和交通队张教导员率交通队和部分机关人员出击,将敌人赶出城外。未料敌人利用骑兵优势迅速逆袭,李科长中弹牺牲,许多战士或中弹牺牲,或遭敌马刀砍杀,张教导员只带少数人返回城内。

马敌复又攻进城内,直扑军部。保卫部长陈宜贵手提驳壳枪率几十名保卫队员与敌拼杀,广东籍的侦察科长膝盖负伤,被背了下去。敌人多数留着大胡子,擅长劈杀,很快攻到军部附近。军政委陈海松左手负伤,右手高举驳壳枪,亲自率交通队等高喊着冲出军部迎敌。危急时刻,27师从东北方向杀开一条血路,前来接应。敌人遭前后夹击,阵脚大乱,敌营长马青山毙命、韩德明负伤,士兵和民团伤亡近千,于下午四时许狼狈退出城外。

九军首长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连夜突围。突围前,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到各处看望伤病员,能带走的尽力派人带走;实在不能带走的重伤病员,曾日三给每人都留了安置费,并亲自写信,请敌人按照人道主义,不要杀害。是夜,在红30军88师268团接应下,红九军突围西进,先到古浪东北之定宁寨,后到凉州东北之双城堡一带,与三十军和总部靠拢,进至永昌东寨一带。

古浪一战虽毙伤敌人约2000人,但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干部伤亡尤其严重,军参谋长陈伯稚牺牲于鼓楼墩,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李德明及骑兵团长黄高宏等许多重要领导干部都壮烈牺牲,25师政委盛秀铎负重伤。加上之前的石窝(景泰县)、干柴洼、横梁山诸战,九军共伤亡2400余人,故民间有“古浪三战(包括干柴洼和横梁山两战),九军折半”之说。

红九军在古浪的失败,大伤元气,是对西路军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使西路军少了一支主力军,对西路军日后作战影响很大。徐向前、陈昌浩对此十分震惊,于11月19日17时电告“林(育英)、朱、张、毛、周”:

(一)敌集中主力猛攻古浪,九军血战终日,阻击溃敌。敌伤亡约千余。伯稚牺牲,秀铎、□□带重伤,子弹消耗极大。九军收到古浪东北之定宁寨,已令其今夜续开凉州东及北地区双城堡一带向永昌转移。五军、三十军按今天行动。

(二)甘州有马敌一团及民团,城高坚,壕宽深,不易袭及。马敌虽受重创,但仍能集新锐之兵与我拼死战,我方过河后人弹消耗极大,未得补充。九军过河后伤亡二千四百左右,干部伤亡极大,更难提起。

(三)估计毛(炳文)敌推到大靖后,马敌必更集兵犯永昌、甘州,我势必与之决战,方能巩固甘州、凉州。

(四)请转远方迅速准备物资,最好能早与我们接通,并送一批子弹,按时接济。

这份电报说明,兵殇古浪后,徐、陈已看到了西路军面临的困难和危机,虽仍有信心,但将希望主要放在共产国际的物资接济上,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有些靠不住。

五、土门迫敌投降与凉州城下之盟的功过是非

红九军在古浪与敌血战期间,西路军总部主要作了两件事:一是土门镇降服敌马步青部一个工兵营;二是在凉州城下与马步青谈判,达成了西路军绕道过凉州的口头协议。

土门镇在古浪城北约50里,在凉州城东南约90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凉州东南的重要门户,当时驻守着马步青的一个工兵营。西路军先头部队30军89师于11月12日晚攻占土门堡,并将驻扎在附近苏家墩子的马步青工兵营包围。经红89师宣传,敌工兵营长马有明于13日中午率部投诚。徐、陈对此很重视,信心大增,于13日20时将此喜讯上报“朱、张、毛、周”等:

“土门马步青工兵一营,枪二百八十支、三百五十人,经八十九师宣传,今午投诚,因此土门到凉州更便,地区坝大人多群众好,扩红筹资都易。现指战员士气甚旺。”

朱、张也于15日电告“毛、周、彭、贺、任、关、刘”:“西路军主力最近在大靖附近休整。该地人户近万,且丰富,粮柴亦不缺。”“统一战线成绩颇好,争取马步青工兵营三百五十人,二百八十抢参加红军。”

马步青在凉州城下与西路军达成的城下之盟(口头协议),则是其在不得已的形势下采取的权宜之计。对西路军而言,虽然有积极意义,但也不无遗憾。当时,马步青的老巢凉州城内空虚,只有刚刚奉命从玉门、敦煌赶来增援的马步芳之100师298旅596团(团长刘呈德)两个营,和马步青部之马进昌团残部600人。马步青驻守在城东十来里的满城师部,只有一个炮团。他一面向马步芳连电告急,命令刘呈德死守凉州城,一面派人出城与红军谈判讲和。

13日,三十军先头部队经土塔、七里、达家寨,进抵凉州城南的大河驿(今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绑了100多架云梯。14日,西路军总部红三十军和五军大部集结在土门镇一带,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在土门大庙(今土门卫生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是日黄昏89师267团向凉州城南发起短暂进攻。马步青惊慌失措,一日数电向其袍弟马步芳告急求援。马步芳远在青海西宁,也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最后电告马步青:“阿哥安全第一,可弃即弃,万勿因守城自己吃亏。”不料,西路军随即放弃攻城,着手与马步青谈判。

16日,马步青委派其参谋处长王达三从武威满城缒城而出,在一间民房中与西路军代表谈判。西路军谈判代表是先遣工作团秘书长魏传统。他受西路军西路军总部委派,带着徐向前给马步青的信件,向马步青的代表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表示西路军只是假道过境,并无攻取凉州之意,希望马步青不要阻击;如同意,西路军可将其工兵营愿意回去的180人带枪归还。马步青代表欣然同意,但表示只能口头协议,不能留下文字,以免蒋介石追究。谈判结束后,王达三将带来的香烟、馒头、军鞋作为礼物送给西路军代表。次日,西路军即如约将其工兵营的180人枪归还马步青。

此后,西路军军一部监视凉州城,三十军大部和红五军绕凉州城南而过,总部则进驻凉州城南五里的陈家东庄。至18日,西路军全部离开土门西进。

西路军不攻占凉州是对的。因为凉州城坚壕深,因西路军无重武器,弹药不足,攻占耗时费力,牺牲必大。然而,在敌人集兵攻打古浪之际,如西路军佯攻凉州,可获“围魏救赵”之效,减轻红九军在古浪守城的压力。若能主动派三十军一部袭击攻打古浪的马家军,歼其一部也是可能的,至少也会减轻红九军的压力。当然,这都是“马后炮”,是事后诸葛亮。然而,这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吸取有益的营养,以利将来的发展,这种历史研究的作用和功能,应该重视。

凉州谈判,功过参半。功有两点:一是为西路军平安过凉州争取了条件,避免了消耗和牺牲;二是马步青在西路军失败后没有杀害战俘,并按中共中央的要求放回了部分西路军被俘将士。过也有两点:一是没有要求马步青调回其当时正在参加古浪战斗的韩起禄旅;二是没有要求马步青部不再追击西路军。思想根源有两个:一是对地方军阀的反动本性认识不足。地盘是地方军阀的命根子,只要占着他的地盘,他就绝不会放下屠刀。马步青由于实力较弱,不如马步芳残暴,但在西路军过凉州(武威)后,立即就让其部下马禄等部参加追击西路军。二是只想赶紧西进,没想主动击敌。这一点,陈昌浩在1937年9月30日的第一次检讨中才认识到:“集中兵力对尾追之敌以必要打击,是运动战中实现一定战略计划应取之手段。”

六、整顿红九军与兵殇古浪的教训

红九军兵殇古浪,元气大伤,整顿是必要的。整顿过程一直延续到12月上旬,12月22日军委主席团对“撤换九军军级首长”,表示了不同意见,强调了对待高级干部的重要原则。

首先是对红九军政治上的整顿。陈昌浩、李卓然在12月12日给“总政及朱、张”的电报中说:“这时期九军政治工作有极大弱点,已详前电,主要是工作不具体、不灵活、不深入,保证执行命令不够。”因此免掉了九军原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由原三十军88师政治部主任徐太先接任。组织整顿同时进行,组织整顿的结果,徐、陈于12月9日电告“育(林育英)、洛(张闻天)、毛、周、朱、张、王(稼祥)、博(古)”:

“目前此(处正)开展内部政治思想工作,以及组织上的斗争。由于过去这方面工作做得太差,个别干部组织观念异常薄弱。现正严格从战术上、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与巩固。九军及他军近日来有很大转变。为着从组织上坚强并保障九军,现调(王)树声为九军之军长,(徐)太先为主任,(李)聚奎为参谋长,(陈)海松政委、(孙)玉清随我们学习。树声在几次战斗中,已公开承认其思想、战术上的错误,下大决心意献九军。是否可以,请批。”

12月22日,军委主席团复电“徐、陈并军政委员会”,对“撤换九军军级首长”认为“不适宜”,并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关于撤换九军军级首长,我们认为有慎重之必要。因为他们均是高级干部,培养是不容易的。他们错误的严重性是应该指出的,给他们深刻的批评,务使他们明白错误范围与性质,是完全必要的,但给予撤职处分则不适宜。我们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自己的错误而承认改正,应该继续他们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求得确实的转变,这是干部政策应注意的原则之一。”

军委主席团的意见语重心长,有重要指导意义。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据此有所补正,主要是仍让陈海松任九军政委。董振堂牺牲后让孙玉清任五军军长。西路军失败后,孙玉清不幸在酒泉南山(祁连山)观山河谷被俘,被押往西宁后鼓励被俘将士勇敢斗争,威武不屈,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于1937年4月下旬从容就义,当时只有27岁。

被撤换的原九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曾任红五军代政委,也是一名军级干部。他是湖南宜章县人,早年曾留学日本,是1927年入党的党员,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农军上井冈山,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曾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应该说是一位很有红军政治工作经验的高级领导干部,被撤换后一直随西路军总部行动。西路军失败后,曾日三先是随左支队活动,因带头提意见,被委任为干部支队的政委,带领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张琴秋、宣传部长刘瑞龙、原川陕省苏维埃主席熊国炳、及欧阳毅、魏传统等干部和一个连的战士单独行动,不久就在祁连山中的白泉门遭敌包围,突围时曾日三牺牲,时年35岁,真令人痛惜!令人欣慰的是,张琴秋、刘瑞龙、魏传统等被俘后,经党的全力营救先后回到了延安。西路军左支队的领导人之一程世才说:“我们能完成西进直抵新疆,这些分散于祁连山之各股游击队,他们牵制与分散敌人,对我们起了极大的配合作用。我们能保存最后一支力量与相当数量的干部,这不能不估计到他们所付出的血的代价。”诚哉,斯言!

总体看,对九军的组织整顿,虽然存在对九军军级干部处分过重的缺点,但对恢复九军的战斗力还是起了积极作用。诸如在其后保卫永昌、佯攻甘州南关、保卫倪家营子、梨园口阻敌等战斗中,红九军都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对红九军兵殇古浪的军事教训,当时主要从红九军的军事指挥方面作了总结。徐、陈在11月23日20时给“毛、周、朱、张”的电报中说:“该军(指九军)指挥上有严重弱点,不遵我们面告、电讯,致遭不应有之损失。”徐向前晚年则在其《历史的回顾》中说:“古浪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轻敌,死打硬拼,指挥不当,没有及早组织突围”。这些都有道理。但只总结这些是很不够的,没有认识到西路军兵力不够集中,不主动打歼灭战的致命弱点,以至于给敌人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对此,毛泽东以及朱、张都曾多次提醒过。11月8日12时毛、周就在给“朱、张、彭、贺、任”的电报中提醒:“徐、陈向凉州进,作战时集中兵力打敌一旅,各个击破之。”11月14日朱、张也致电徐陈:“对你们之敌,现为马步芳、马步青两部,又分散,便于你们各个击破。”“相机消灭尾追之敌,便能完成根据地任务。”11月23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徐、陈,又一次强调:“你们作战方法应改变一下,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11月25日24时毛泽东又单独致电徐、陈,就如何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讲了八点方法和原则:

“(一)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力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用此法。

(二)敌少,则主力从两翼包围,并以有力一部迂回至敌后。

(三)敌多,则以一部钳制其一翼,以主力包围其一翼。

(四)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

(五)两翼包围时,不可平分兵力,应置最大兵力于一翼。

(六)凡打两团以上之敌,二兄宜亲自指挥,亲自看地形,亲授干部以机宜。惟须十分注意隐蔽,一切高级干部均应教育他们隐蔽,避免无谓牺牲。

(七)估计不能胜利之仗不打。

(八)总之,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缴获。与其击溃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一个团。望酌行之。

毛泽东的上述意见何等具体,何等苦口婆心,何等关心爱护!哪有一点让西路军失败的影子呢?遗憾的是,此后只有三十军在西洞堡打了一个歼灭战,此外几乎再也找不到。

王树声说:“从指挥上讲,这仗欠妥当啊!古浪城墙残破,地势低洼,确实不利防守;可如果把守好城外的制高点,把敌人挡住,再在城内做好第二道防线,情况就会好多了。而我们偏偏就忽略了这些,被敌人抢占了城外的高地。这就好比高山压顶,毫无办法。”作为随九军行动的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上述意见大都很有道理,感受也十分真切。但说红九军“偏偏忽略了”“守好城外制高点”,并不准确。笔者曾数次到古浪考察,古浪城外共有五个制高点,东面的东升屲、边墙山以及与古浪城隔河川相望的北山等三个制高点,离城较远,威胁不大,红九军因兵力所限,未做重点防守是对的,古浪激战中敌人并未从这三处进攻;另外两个制高点城南的古龙山和城西南的西阳屲山,离城很近,可直接威胁城内安全,红九军分别部署了一个加强团和另一个团做重点防守,应该说是重视的。九军共有六个团,如果分别增加一个团防守城外两个重要制高点古龙山和西阳屲山,当然坚守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但那样守城的就只剩下两个团,显然单薄。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所以,从军事上看,西路军兵殇古浪的根本原因是,两个主力军未能主动联合作战,因把主要精力放在绕过凉州西进永昌方面,错过了在横梁山一带歼敌一两个旅的有利战机,坚守古浪城也选错了战场。

小结

(一)西路军提前集结部队,分南北两路西进古浪,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落实《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关于“首先消灭平番、大靖间马步芳野外部队”的纲领,没有抓住横梁山一带的有利地形和战机,主动组织两个主力军歼灭追敌一两个旅,使敌有所惊惧,从而为红九军兵殇古浪城留下了祸患。

(二)红九军兵殇古浪,确实存在军事部署指挥欠妥,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等问题;从更高层面考察,西路军未能主动组织主力协调配合,打击追敌,而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凉州和谈和迅速西进上,也是西路军兵殇古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对红九军的整顿是必须的,也起了积极作用,但存在对军级干部处分过重的缺点。


版权所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2023-2028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1280*768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备案:陇ICP备2023001983号-1 公安备案号:甘公网安备62072402000187号联系电话:0936-6621048 0936-66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