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祁连山的回声”油画展在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开展,76幅油画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再现西路红军的历史,吸引了广大师生和美术爱好者的关注。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馆长丁在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丁在蕾表示,刘增宪教授的系列作品以艺术形式重现西路军征战历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纪念馆与高校通过跨区域合作,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旨在让青年学子在艺术熏陶中走近历史——从西路军将士浴血祁连的英勇事迹里感悟信仰力量,激发爱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这种“馆校共建”模式,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193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红四方面军总部发电,命令以西渡黄河的部队为基础,正式组建红军西路军政委员会,简称“西路军”,这是作品《古浪大靖寺西路军成立遗址》讲述的历史。当天上午,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到场参观者走进展览现场,在画家刘增宪的介绍下,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走进了那段烽火岁月。
绘画《石窝会议遗址》讲述了1937年红军西路军历经数月苦战,被迫转移祁连山石窝乡,在3月14日傍晚召开“石窝会议”的历史记忆;《永昌八坝狙击战遗址》再现的是1936年11月25日至28日,西路军在永昌境内取得唯一一次重大胜利的历史;《西路军最后一战遗址》再现的是,西路红军于1937年4月突出重围向西北转移的历史……
据介绍,西南大学教授刘增宪从2014年开始沿着红军的足迹出发,创作了绘画作品580余幅。2017年他从西路红军强度黄河的虎豹渡口出发,沿着红军西路军征战线路进行写生创作,精选76幅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展期为6月24日至7月10日。
此次活动是纪念馆推动“馆校合作”的重要实践,通过艺术展览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让红色历史文化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走进校园,为传承西路军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搭建了独特的文化平台。下一步,纪念馆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