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肩负“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的时代使命,深挖红色资源富矿,以“红色+”理念拓宽教育边界。通过分众化、精准化的主题教育设计,将西路军征战史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生动形象、可触可感的话语表达,成功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多维赋能”的跨越,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熠熠生辉。
品牌化实践育人 筑牢红色信仰根基
纪念馆以“红色基因代代传”为核心目标,匠心构建“馆校联动+实践赋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打造了“小小讲解员”与“纪念馆里的思政课”两大特色宣讲品牌。多年来,累计招募培训“小小讲解员”245名,他们活跃在展厅内外,完成义务讲解500余场次,服务时长超2300小时,让青少年在沉浸式讲解中深化历史认知,成为红色故事的“活话筒”。
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五四主题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纪念碑前庄严宣誓、5D影片《血战高台》震撼观影、红色诗会深情吟咏、文物保护亲身实践等多元形式,将西路军故事转化为滋养心灵的生动教材。持续深化与高校、中小学的合作,“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300余场次,推动民族团结流动展览、革命故事宣讲覆盖城乡校园。同时,与市内及周边酒泉、嘉峪关等地相关部门联动,举办大中专及中小学生入学、入队、入团、研学实践、暑期实践等特色活动,累计惠及3万多人次,为革命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台经验”。
纪念馆还积极融入高校“大思政课”馆校协作体,6名优秀讲解员被西北师大等高校聘为“大思政课”指导教师。推出《理想高于天 热血铸祁连》主题巡展进高校系列活动,打造思政实践基地,培育青年志愿讲解队,将西路军革命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引导青年学子从“历史倾听者”蜕变成长为“精神传承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多元化服务惠民 厚植全民红色情怀
纪念馆持续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台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广泛举办“讲好西路军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专题报告会、座谈交流会,以及“红军后代讲红色故事”“红色故事讲演大赛”等特色活动。特别是2025年,邀请新疆、青海等省内外21家红色展馆和高校共同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系列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积极拓展社会教育功能,创新打造“流动红课堂”“红色文化网络直播室”“VR漫游展馆”等新型传播矩阵,推动红色教育走出场馆、深入基层。开展“七进”活动(进社区、乡村、机关、校园、企业、军营、网络)450余场,惠及群众2.5万余人。结合“我们的节日”,精心策划“清明祭英烈”“中秋红色主题社教”“端午包粽子红色传承”等特色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县文化馆联合组建的“红韵同心合唱团”成功首演,以艺术之美放大红色文化感染力,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此外,联合相关部门单位定期组织红色故事分享、廉洁文化微视频征集、书画艺术创作等活动,全方位扩大红色文化覆盖面与社会影响力,使红色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浸润心田。
协同化精准施教 党性修养提质铸魂
纪念馆积极配合市、县做好清明祭英烈、烈士纪念日公祭、英雄团队命名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同时高标准保障来馆观众的参观教育体验。在馆内常态化开展以“敬献一次花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段革命故事、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参观一次主题展览、分享一次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主题活动。通过庄重的仪式化环节,让党员干部沉浸式感悟西路军革命精神,自觉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与责任担当。
坚持与高台干部学院“双轮驱动”,累计开展现场教学活动118场次,将红色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党性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淬炼。精心打磨推出《铁流后卫——董振堂》《“铁脚板书记”杨克明》《仰望星辰——擎起这片信仰高地》《特殊的“军号”》《一把特殊的剪刀》《坚守》《守望》等一批精品红色故事及微党课,创新打造“廉政课堂+红色基地”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深入挖掘西路军历史资源,组织讲解员精心备课,受邀赴机关单位开展西路军专题讲座,有效提升红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党员干部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双拥共建育人 凝聚强军奋进力量
作为双拥模范单位,纪念馆持续深化“红色文化进军营”系列活动,倾力打造军地共建教育品牌。多次组织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走进成都、西宁及省内20多家部队驻地或军营,通过西路军历史专题讲座、董振堂事迹专题展览、红色故事宣讲等形式,再现西路军浴血奋战历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结合“八一”建军节、长征胜利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传承红色基因 永葆军人本色”“红色基因润兵心 英烈事迹励强军”等主题教育活动,将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与强军使命紧密结合,搭建起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坚实桥梁,让革命精神成为官兵苦练本领、守卫和平的强大精神滋养。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配合央视、凤凰卫视、八一电影制片厂、重庆市长寿区委组织部等多家媒体和单位,拍摄了《永远的军魂》《我们一起走过》《向前向前向前》《董振堂》《红军将领杨克明》等专题纪录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塑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的特色品牌形象。先后与部队共建“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当代军人革命价值观培育基地”等,共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新入伍、新入党同志到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励广大官兵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先烈崇高的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累计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烈士家属、西路军后代提供免费讲解服务3000多场次,用实际行动书写军民鱼水情深。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过品牌化实践育人、多元化服务惠民、协同化精准施教、双拥共建育人的多维联动,成功构建起覆盖青少年、党员干部、军民群众的全方位红色教育体系,实现了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跨越,使红色基因真正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精神力量。“十五五”,纪念馆将持续深化“红色+”融合创新,让西路军的英雄史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回响,激励更多人从红色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